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查禁書和查禁案例

 

「聯合晚報報導台北市龍安國小因某位家長認為《穿裙子的男孩》一書有鼓勵孩子變裝之嫌,要求將書從圖書館下架一事,聯經出版對此深感遺憾。」

昨天上資訊政策研究的課,正好提到查禁圖書和閱讀自由拉鋸的議題,討論到即如美國受歡迎、老少皆知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他的名著長篇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也有被查禁的經驗。1885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康克德公共圖書館(Concord (Massachusetts) Public Library)圖書館委員會(主要由當地居民代表組成)認為該書用詞不文雅,將此書列為禁書,當然幽默的馬克吐溫認為這是"絕妙的廣告"。禁書晉升成暢銷書。

很多人擔心和自己生活經驗、世界結構不同的書本論述,會造成自己原本生活世界的崩塌⋯⋯書原文可以在網路上免費閱讀到,2013年王安琪教授重譯,定名為《赫克歷險記》,由聯經出版社出版。

又如網路興起初期美國參、眾兩院訂定、美國總統簽署,已經成功立法通過的1996年「通信規範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 CDA)(或譯資訊端莊法),也由網路自由人士和圖書館員通力合作告上美國最高法院,申訴違憲成功。
自由,也是許多人畢生努力爭取的空氣。

查禁書單:美國圖書館學會知識自由辦公室的分析

禁書名單很長,根據美國圖書館協會知識自由辦公室分析2000年到2009年的書單,提出造成挑戰或禁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項:

2000年到2009年有5,099 *種查禁和挑戰書單。



前述分析中,有1,639項挑戰來自學校圖書館、 1,811項在教室、 1,217在公共圖書館、大學課程中使用的教材有114項、學術圖書館有30例。監獄、特殊圖書館、社區團體和學生中提供的挑戰案例則是個別獨立的案例。大多數的查禁或挑戰書單是由父母(2,535)提出的,讀者和行政人員分別為516和489例。

兩派利益關係人,保護相對於自由,都有道理,卻又何等衝突!相左的價值觀、意見和興趣,究竟誰對?誰非?如何排解?保護主義是因為害怕吧?害怕發生不樂見的結構改變或不幸結果....;自由主義也是害怕吧?害怕被約束的不自由、恐怖的禁錮社會。兩造都有害怕。

有沒有比較合適和簡單的解套方法?可能就是試試看互相包容。
衝突如何互相包容?看看美國圖書館協會和出版界致力的禁書周的做法,禁書周,不是從字面的意思看,以為是在倡議禁書,其實是提醒我們了解禁書的理由,多方尊重並倡議閱讀自由。




學習心得:“寬廣的閱讀和理解能獲得自由的心。自由的心就有力量約束自己發展和培養慈愛寬恕自律。”《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如此、<<麥田捕手>>也是如此,都在傳遞這樣的訊息..

延伸閱讀:
1. 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20100505) 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adventures-of-huckleb…
2. 王安琪(20131217)。馬克吐溫禁書變經典的歷程《赫克歷險記》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Ddz4.htm
3. 史上最受爭議的十部禁書(全球版)(20090830) lhttp://books.sina.com/bg/blogbook/heart/2009-09-01/ba20351.html
4. 博客來(20010914)。 禁書:活在,禁不住的年代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world-page/20011005/2001100501.htm
5. ALA(2018) Banned & Challenged Books http://www.ala.org/advocacy/bbooks/

查禁書 
資訊政策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資訊政策利益關係人和雙難
為什麼要禁因為害怕?
害怕的心更需要安慰!
禁書周不是倡議禁書是提醒我們了解禁書的理由多方尊重並倡議閱讀自由
Norman Rockwel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