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疫情與遠距教學



疫情一夕數變,經歷日本、韓國、中東,然後是歐洲的大爆發,日前以義大利災情最為嚴峻。而英國的處置最為令人震動。所有的國家都以防堵為主要的策略,英國卻由首相發表集體免疫論和犧牲的準備,好像是蘇格蘭那個著名的電影Brave heart那樣的悲壯。許多國內網民紛紛提出來,這種論調若是在東方國家由高層提出,定會被詬病到不行。英國的聲明,當然是在資訊使用環境的模式中,評估資源和基礎設施的侷限,而不得不做出來的解決方案。
也因為疫情不息,我們的所助教也經常傳來學校的各式措施和指令,今天鬆動的是,可以放心從事遠距課程的設計和進行了。從開學我就一直希望能以遠距方法授課,主要也是因為自己是高齡和慢性病(支氣管過敏的氣喘兒)患者,屬於自知的高危險群,經常咳嗽流鼻水,也避免驚嚇別人。過去雖然努力爭取,但是都被提醒遠距的時數不能超過二分之一。今天總算明朗,可以放心規畫課程。

今天上午進學校,從大門進入,排隊的速度可以,因為學校開了很多入口。辛苦這些同僚了。我也下載了學校的app,量了體溫可以記錄,就會有電子通行證。上週34度,今天32度。因為太低,工作人員以為他們的儀器壞掉,量了好幾次。都一樣。可能是捷運接駁ubike,騎車吹風,體溫比較低,相對於其他年輕學生們,體溫36+/-,很整齊。

本周的單元講理論和模式,應該是很枯燥的內容,所以上週多花點時間來調整教材,增加圖表的可閱讀性。34張投影片整整花了兩天半編寫完成。翻譯、圖表示意、美工編輯有很多細工。老人家動作慢嘛,另外又花了星期日一整天錄製影音教材,上午原以為錄完成了,轉檔時發現不明原因,15頁以後的一半居然沒有錄進來,下午又重講一遍,好處是越講越熟,太囉嗦的就省略不講了,結果這樣整體教材還是有80多分鐘,學生聽完教材,要反芻和寫練習,然後上線來進行同步討論練習的成果。

果然今天上線討論的時候,好幾位同學們表示教材有點兒長,說他們以為會像上周的教材影片,只有45分鐘。果真80分鐘的教材有點長,好在我錄製這個理論模式單元,錄到一半的時候,有提醒同學可以先休息一下。

原本開學前在規劃這個大學部的課程,知道特別都是大一學生之後,我想講課盡量不要太長,原則上是講課、練習、討論各分配三分之一的時間。因為疫情,開學延遲兩周,我便規劃錄製課程,前面兩個部分可以非同步,後面的討論可以在實體教室或用視訊。今天是上課第三周,我們走過兩次同步視訊經驗,都是90分鐘線上同步,逐漸熟悉彼此和線上環境。同學們先自行研讀老師錄製的影音講課,然後利用視訊和螢幕共享,分享彼此的作業練習結果。詢問同學們對於遠距課程的看法,一面倒認為遠距視訊的討論更為踴躍熱絡,作品的分享方式比在實體教室更為容易,並且不須舟車勞頓趕9:10上課。我則是在線上休息的時間,在共享螢幕上放上一個有音樂的鬧鐘,提醒分散在各處的大家回到共同討論的時間,覺得這樣的遠距鈴聲很羅曼蒂克。

同學們的動作很快,將練習上傳到Moodle很麻利、爽快。 我們今天討論大家對於資訊行為理論和模式的理解,用自己的資訊行為來反映三個對應的理論或模式,7位大一同學分享的結果如後: Bates的採莓模式berry picking (4人)、Chatman的圈內生活理論life in the round (4人)、Taylor的資訊使用環境IUE(4人)、Wilson的資訊搜尋模式IB (4人)、Kuhlthau資訊搜尋過程ISP (2人)、Dervin意義建構SM(1人)、Leckie工作場域的資訊尋求行為模式(1人)、Sonnenwald的資訊視域IH(1人)。嗯 相當精采豐富。

本周討論時間,除了分享同學們的資訊行為相關理論和模式的個人經驗,也分享學習風格量表的結果,發現有一位明顯視覺型、一位明顯聽覺型,其他幾位多是平衡型。這個量表的作用,希望提醒年輕的學習者善用自己的五感,進行資訊收集和分析,促進學習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