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Front of the class

僵化的對世界的認識,和僵化的認識能力,要如何逆轉呢?
我認為閱讀少年小樹之歌,會幫忙打通對另一個世界的認識;而無意中看了HBO的 "Front the Class"("站在講台前"或中譯"叫我第一名"),敘述一個妥瑞氏症( Tourette's Syndrome)患者,從六歲起就遭遇百般磨難(身心的磨難和受人誤解的磨難),這個孩子靠著內心的強大力量,克服困難,達成他站在講台前,作為老師的夢想,真是令人歡呼。幾位周圍的天使,包括幫他開出一條路的校長,永遠愛他支持他的媽媽、父親和弟弟等親人。

接受和支持真是人間最美的感情之一。

而少年小樹也是一個絕佳的老師,教我從他者[註1]來看廣闊的世界,而不只認識和被主流世界的狹小價值觀點宰制。對我來說,就是從他者的觀點...來理解世界,原來我們生活的全部,絕對不是只有我們所知的世界而已。對於做老師的人,我很高興我有機會閱讀和認識少年小樹,和妥瑞氏症的這位教師勇者。

[註1]另一個和我絕不相同的心靈

延伸閱讀
Front of the Class part 3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翻譯家 楊月蓀老師

楊月蓀老師的影響

從報上的一個角落,讀到師大社教系在十月十八日在綜合大樓五樓要舉辦楊月蓀老師去世一周年的追思紀念會,記憶一下被拉回純真年代的師徒校園。楊老師的教學,記憶中沒有教師的匠氣,(匠氣是指受教學法拘泥的意思),反而有很多”書生對現況不滿的批評”,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經常說寫作要拉開視野,要有好的文字基礎,他舉例說 “有些記者連Australia和Austria 澳大利亞和奧地利都翻譯錯誤…。”學生聽過之後,都戒慎恐懼,深怕未來也犯了老師提過的錯誤。修楊老師的新聞文學寫作,有外派的作業,要選一個地點,記得就選了一個保安宮云云…。楊老師的教學是教我們進入現場,打肉博戰,和傳統的教學,透過教科書,透過安全又有距離的二手符號,去認識知識世界,當中的學習經驗和學習震撼是很不相同的。當時楊老師也教新聞英語,有一學期無法上課,就由施鐵民老師擔任,施鐵民老師(David Steelman),上課很認真,也都要求我們要能直接讀時代雜誌、紐約時報等,我雖然是英語輔系,然而透過直接讀文本,脫離二手知識傳播,才學會真正學習的門竅。施老師喜愛學生,也喜歡中國文學,有一次修課的同學和新聞組的同學,受邀去施老師家聚會,飯後,施老師給大家聽音樂,居然是當時的布袋戲的流行歌…”記得昨夜 醺醺酒醉 只記得淚雙垂…(是苦海女神龍的飲酒歌嗎?),大家聊天,十分很快樂,施老師後來醉了去睡,跟同學們大約說”我醉欲眠,君可去”,我們像是與古代李白相遇。

這就是我的大學時代。我的老師有嚴謹如王振鵠老師,有社會熱情如張鼎鍾老師,也有浪漫如楊月蓀老師和施鐵民老師。大時代的老師們!!我讀喬治史坦那的 «哈佛諾頓講座之大師與門徒»,就經常想念我的老師們!

在追思紀念會中,知道楊老師退休後,遠移居到泰國清邁,如何過著隱者的生活。我的思維連到Into the Wild 和Into thin air。七0年代的青年…一直不肯和現世妥協。原來楊老師對我的影響,不是只有在教學中,把我們推進去學習的現場,讓我們獲得直接學習的經驗而已,楊老師和施老師一直是年輕人,一直固執的追求夢想的實踐者。在我們年少輕狂的時代,有機緣和真性情的老師相遇,真是值得私心竊喜。

從網路的紀念文和追思紀念會的過程中,我大約得到楊老師門生故舊對楊老師的感受的輪廓 -- 純真、正直、才華洋溢、嫉惡如仇、獨行俠。我加入了”實踐者”,因為聽到有人朗讀楊老師認為 “過程才重要,結果如何,並不重要。”楊老師選擇淋漓盡致的人生,而在生命的晚期,選擇在遠方,單獨離去,就像Into the Wild。保持孤獨離世的心,在生命的終點,需要保持很大的勇氣。在楊月蓀老師的生命晚期,他用他的生命歷程,繼續給後來者許多省思。他寫信給他的友人門生,描述生命盡頭的風景,孤獨、蒼涼而美。和他年輕時代的快意人生,風景不同,卻自然連成一個一以貫之的對正直生命的忠誠。

我雖然不是新聞組的學生,卻有機會認識這些真誠的老師們。馬驥伸老師和黃肇珩老師也是才華極出眾,待人又溫厚的師長,在追思紀會會中,透過黃老師,描繪楊老師自年輕時代的才情,而馬老師也用一個偈,表達他對楊老師無所牽掛的生命寫照: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卻不忘勉勵大家,大約是 吾等凡夫 有樹有台 還是常常要勤拂拭才好。
說得真好 馬老師大俠!

(20091018 紀念一位用true spirit教學的老師和無所畏懼的生命實踐者)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畢業的季節 -- 青年的四個大夢

從青年期走來,覺得如果能夠回頭告訴後來者,一路的滋味,避免坑洞和落石,也許對後來者徬徨和挫折,能有一些幫助。然而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人需要經歷的挑戰,是每個人自己生命的承擔,誰也無法複製他人的生命路徑,即使複製,豈不是剝奪人經歷獨特生命歷程的權力?


因此,生命是自己的體驗。雖然無法回頭告訴來者,一路的滋味。但是生命的功課要如何預備 ,有一些知識和技能,會有所幫助。吳靜吉博士在三十年前出版的青年的四個大夢就是其中的一本有用的密笈


吳靜吉博士出版青年的四個大夢的時候是民國六十九年的青年節 ,距離現在即將進入三十年。當時他在中年,大約是四十歲左右。書中的主要概念是以中年來回看年輕人的自我成長,引用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李文遜在46歲時為了瞭解自己的中年危機,而去"研究四十位各種職業的男人,年齡從35歲到45歲,也就是準備進入中年階段的人,其中有企業界的管理人員、生物學家、作家、工人等" (10) 吳靜吉教授寫道:李文遜教授發現這些人有共同點:就是在17歲到33歲這段期間的發展和想法,對日後發展影響很大,他將這段時間稱為"生手"階段,就是進入成人世界的生手。這段時期的青年人,有很多很多的夢想,李文遜教授將之歸納起來,有四個大夢影響最大,並且認為一個人在17-33歲之間有沒有形成這四個大夢,將影響它望後成為甚麼樣的人。


大夢是甚麼?就是理想、想望,是經過思考、選擇之後的理想和想望。年輕人要不怕思考和選擇!!


這四個決定人生發展的理想和想望包括:

第一個夢 -- 尋求人生價值 -- 生命的目標 決定自己一生要做個甚麼樣的人

實現自我的潛能;

第二個夢 -- 尋求一位良師益友 就是mentor 生活行為的典範 有可能是書中人物 例如居里夫人 蘇東坡 佛陀等;

第三個夢 -- 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

吳靜吉博士在書中提醒青年需要準備的能力,其中 升學的準備要有這些特質:

學校的成績 研究的成果 GRE GMAT

研究和工作的技能

獨創的觀念

社會的技能

領導和說服的技能

座職員的一些技能

獨立的人格特質

奉獻的精神

有幽默感

再來就是就業的準備,要準備以下各項能力:

了解自己 -- 哈里氏窗

找一個導師

了解工作的性質

合作學習 集體思考解決問題

多具備一些技能

外語能力

撰寫履歷表

榮譽的經驗

哪些人可以推薦你

面試時要誠懇

第四個夢 -- 愛的尋求

吳靜吉博士引用心理學的知識,協助年輕人分別喜歡和愛情。簡單的說,喜歡有三個特質,對對方有高 評價、有尊重與信心 、並且物以類聚;愛情的三要素則是:有依附感 (思念) 關懷付出、並且親暱


本書雖然是三十年前的出版,有些人際溝通的方式也許受到網路傳播的方式影響而有不同,但是基本的大夢準則仍然值得年輕人參考,尤其是畢業季節,本書有兩篇文章為吳靜吉博士對輔大畢業生的祝辭,相信對所有年輕人擬具人生方向,會有所助益。


一些觀察

找到這一本書,希望給正值青年時期的孩子、親友、學生參考,仔細一推想,已經是三十年前出版的書,再讀,讀到兩個啟示:

第一,人生的瓶頸,也可能正在孕育另一個人生的出口,例如37歲時寫的青年的四個大夢 --

"吳靜吉在37歲時曾經遇到人生瓶頸,他有多方興趣和角色,教學、寫作和戲劇,而他突然有中年危機,開始問自己,「往後就要重複這樣的生活嗎?我逝去的時候 要人家記得我什麼?」當時他正好應邀到美國一個南方的大學去當駐校學者,在飛機上臨座的女士正在閱讀《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一書竟感動流淚,而讓他接觸到這本專門處理心理學較少研究的青年到成人的心理歷程;吳靜吉在加上本身的心路歷程後,就促成他寫出著名的《青年的 四個大夢》。" <http://blog.yam.com/snomi/article/1780492>

第二,作者是一位覺者,行動家、實踐家,歷久彌新

算起來,吳靜吉教授今年有七十歲,這位寫青年大夢的人,也要進入老年了。從收集到的資料看他的近況,2008年五月獲頒政治大學授榮譽博士學位,門生友人舉辦慶生晚會歡慶七十歲生日,年底給政大新進教師的星空夜話,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典範,今年四月下旬台藝大舉辦歡慶三十而歷 風華雲吉,主題也在向吳博士致敬,五月政大的成立創造力講座,敦請吳靜吉教授為講座,更不用說在其他企業、藝術和教育方面的影響 。從三十七歲到七十歲,三十餘年,真是可觀的時間,他的學生門人暱稱他為千年老 妖,其來有自!生命力如此活潑興盛,應該是和對於生命季節的深刻覺察和無畏的力行有關?


延伸閱讀

2006-04-21 創意名師吳靜吉 談創造力的3T和3B

<http://blog.yam.com/snomi/article/1780492>

2007-12-05 【專家論壇】鼓勵每個人的創意-吳靜吉綜談創造力教育七年

<http://hss.edu.tw/express_doc_detail.php?doc_id=60&plan_title=&express_format_id=>

再造力 -- 跨越障礙,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 (傑出CEO 35歲前必修的七門課)

http://money.chinatimes.com/95rp/01ceopeople/ceo1/05.htm

20080502 吳靜吉博士受贈為政大榮譽博士

<http://blog.udn.com/babybear2006/1834961>

2008/05/03 吳靜吉老師的七十歲轟趴<http://blog.udn.com/vinwu/1835622>

2008 11 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吳靜吉教授給新進教師的星空夜話: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典範 <http://ctld.nccu.edu.tw/ctld/?p=623>

π型吳靜吉,重看四個大夢 (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2009428)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90505&s_code=0131&s_cat=

20094 蘭陵劇坊 三十周年 http://ctld.nccu.edu.tw/ctld/?p=623

2009年4月30日

北藝大「三十而歷‧風華雲吉」-向吳靜吉博士致敬

<http://techart.arts.tnua.edu.tw/?p=378>

向吳靜吉博士致敬 北藝大三十年的見證者<http://google.twgogo.org/5143.html>

200954 政大成立創造力講座 敦聘吳靜吉教授上座 (政大校園新聞)

http://www.nccu.edu.tw/news/detail.php?news_id=1007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法鼓如鳴 -- 聖嚴法師圓寂

去過法鼓山,聽聞幾位友人打過禪三,看過發生的細膩而震撼的改變;智者和達賴的世紀論壇,欽服;讀過法鼓成立大學的顛頗過程,敬佩;參訪過法鼓山圖書館的建築和珍藏,訪談幾位世界各地來掛單的佛學研究的外國學者,明白,這將會是一個亞洲最具學術研究氣質的佛教大學!在台灣!將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時空地標。其影響將未可限量!可惜老智者無法親眼看到這個宏大心願的成就,願力 還需繼續用力醞釀...。

師父和徒弟。我不認識林青霞,但是這幾年,她從螢幕的夢幻人物,款款走回人間,原來的機緣也是這個禪三!她寫聖嚴師父,文字平淡,感情內蘊,像極了她的平日氣質。平淡的文字生動的敘述師父如何改變一個人的心的內在。淡雅的素描。這是她的文字 "眼睛往旁邊一瞥,見到一雙輕盈的腳步從我身邊走過。那袈裟飛起,就像浪花。我呆住了,心裏讚嘆著「好美!好美!」那是聖嚴法師。當年他老人家七十好幾,也跟我們一樣的跪拜,他的專注和真誠讓我動容,後來他說他是對他師父感恩。"(註1) 師父和徒弟。光波已經互相交換。不捨再不捨。下回生命再見。說感恩。還是感恩。

雖然未曾親炙法顏,畢竟有幸曾在同一個時空交錯。不捨,就從文字中撿拾智慧來延續智者的神形了。 -- 向聖嚴法師致敬

註1:http://udn.com/NEWS/OPINION/X1/4716597.shtml

其他閱讀:
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禪修重在體驗 寂滅為樂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不得不寫_記一場很令人驚奇的失望的公聽會

甚麼,這根本是語法不通的標題。可不是^^。嗯,實際上是失望,但又不是普通的失望,是令人驚奇的失望。這是一場討論教師素養的公聽會,具體一點說是討論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素養的公聽會。分北中南區等地舉行。0121下午選在台師大教育大樓二樓會議廳舉行。很驚奇是說,內容和十年前我讀四冊教育諮議改革報告書一樣,都是談制度。當時就曾經提出建言,教育要成功,要有教學的內涵,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的改變,啟發和閱讀,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的熱情和能力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培養。教育改革要成功,一定要有教學的知識內涵,和願意改變的柔情。例如我們做老師的希望同學改善學習,我們就一直設計考試,這樣比較有效呢?還是改善閱讀的環境、提供優質的和豐富的學習環境,設計互動和創意的教學活動;教師的素養提升也是一樣呀,改善教學環境,提供互相觀摩借鏡的學習社群的機會,進修的管道,發表心得的機會,如此就能活化教師願意分享的心,誰管你教師評鑑制度?畢竟需要監督的偷懶不適任教師是少數,別讓辛苦的國中小老師,在疊床架屋的制度中師不聊生呀!__一個大學老師又一次的 驚人觀察